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23:54:29  浏览:976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档次低、结构不合理和富余人员过多、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纺织行业目前已成为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党中央、国务院对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
作非常重视,决定把纺织工业作为实现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总体目标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纺织工业的问题,促进纺织工业走上良性循
环,将为其他特困行业摆脱困境积累经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带动和示范作用。现就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
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从1998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1000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到2000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为实现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和振兴奠定基础。1998年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完成压缩
淘汰落后棉纺锭480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0万人、减少亏损30亿元的任务;1999年其他地区基本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520万锭的任务;2000年全面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任务,全行业基本摆脱困境。
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方针,以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为手段,以国有纺织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的企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妥善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坚定不移地走“压锭、减
员、调整、增效”的路子。要按照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工作要与行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结合起来;要与减员、减债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要与坚决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结合起来。
二、政策与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搞好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工作。按照国家计划,每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1万锭给予财政补贴300万元,由中央、地方财政各承担150万元;同时安排银行贴息贷款200万元,贷款的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贷款还本期限为5年至7年。上述资金主要用于纺织
工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兴办第三产业和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压缩淘汰的落后棉纺锭设备,由纺织总会负责监督回炉销毁。
(二)全国用于企业兼并破产、以产定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规模的计划安排,要继续向国有大中型棉纺织工业企业倾斜。安排1998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时,国务院确定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以下简称试点城市)用于纺织工业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规模不得低于1997年的水平,并主要用于国有大中型棉纺织工业企业的“压锭、减员、调整、增效”工作。纺织总会要参与有关《计划》的审查。非试点城市的国有大中型棉纺织工业企业的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确需列入
《计划》的项目,按《计划》编制程序,经纺织总会审核同意后,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
(三)妥善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纺织工业企业下岗职工要进入本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列入《计划》的破产企业、被兼并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
94〕59号)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有关规定支付,其他纺织工业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费用,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承担。
(四)棉纺织工业企业在“压锭、减员、调整、增效”工作中,利用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经营的,应先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处置。在资产重组中被置换出的土地,其使用权在处置后所得收益可全额用于企业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和减债。
(五)赋予纺织工业企业“两纱两布”自营出口权工作由试点转向正常审批,不再限定纺织工业企业的数量,由外经贸部尽快会同国家经贸委、纺织总会制定具体审批标准。纺织品出口配额分配要向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倾斜。1998年,从美、欧纺织品出口被动配额总量中安排1
5%以上(各品类均安排一定比例)直接分配给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并列为该企业的配额分配基数,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1999年及以后年度视具体情况再给予适当增长。赋予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主动配额和被动配额的投标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办理。
(六)为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能力,鼓励纺织品出口,从1998年1月1日起,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1%。要鼓励纺织机械出口,对纺织机械出口实行出口信贷和全额退税优惠政策。
(七)鼓励使用国产棉。对经批准的从事进料加工的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顶替进口棉生产的出口产品继续实行零税率的政策。
(八)坚决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九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及所有企业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棉纺锭,不得以任何理由转移落后棉纺锭。
对棉纺细纱机等纺织机械生产、销售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准购证”制度,坚决制止无证生产和在国内销售棉纺细纱机,按有关规定严格限制进口棉纺细纱机。要对无证生产棉纺细纱机的企业给予经济制裁,同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三、组织与领导
全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由国家经贸委牵头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综合协调,纺织总会负责监督实施,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
由国家经贸委、纺织总会会同有关方面,根据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的目标,抓紧制定全国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3年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规划及计划”)。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规划及计划”制定本地区“规划及计划”
,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负责完成本地区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的任务,负责妥善分流安置下岗的职工,负责坚决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
有关具体办法,由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
以纺织工业作为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摆脱困境目标的突破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协作,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全面完成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的各项任务。



1998年2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深圳市人事局


深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深人规〔2008〕6号

各区人事局,光明新区人力资源办,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深府〔2002〕5号)、《〈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深府〔2005〕125号)、《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和《深圳市政府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深府〔2000〕70号),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干部调配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事局
二○○八年四月十日

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深府〔2002〕5号)、《〈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深府〔2005〕125号)、《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和《深圳市政府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深府〔2000〕70号),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干部调配的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引进人才是指从市外以入户形式调入符合干部调配规定的国内在职人员(以下简称在职人员)、留学人员和接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毕业生)。

  本办法所称留学人员是指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出国(境)留学生,或在国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或学习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

  第三条 市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人事部门)主管本市引进人才工作,负责办理用人单位和个人申请人才引进工作。

  区人事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市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办理用人单位申请引进在职人员。

  第四条 市人事部门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需求情况,结合人才存量、结构、需求,定期制定并发布深圳市人才引进目录、深圳市人才引进专业分类目录和深圳市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院校目录。

  第五条 年度引进人才数量实行总量控制,优先满足纳税(创汇)额较高的企业、本市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本市直通车服务的企业、承担本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企业、经营主业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需要重点扶持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引进人才需求。

第二章 人才引进条件

  第六条 拟引进的人才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城镇户籍;

  (二)身体状况能够胜任正常工作;

  (三)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技能;

  (四)未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五)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其活动;

  (六)不属于正在接受监察、纪检部门调查或者仍处于处分期内的人员。

  第七条 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申请调入:

  (一)两院院士;

  (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

  (三)广东省和国家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

  (四)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高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

  (五)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8周岁以下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七)具有本科学历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中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技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八)具有本科学历且来深工作并在深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九)留学人员直接来深创业和工作,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十)具有大专学历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中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技师职业资格,所学专业为本市紧缺急需引进专业,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

  (十一)具有大专学历,所学专业为本市紧缺急需引进专业,来深工作并在深缴纳社会养老保险3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

  (十二)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所在企业在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纳税300万元以上;

  (十三)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合伙企业的出资(合伙)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以其投资份额占该企业实收资本的比例而累计分摊企业已缴纳税额60万元以上;

  (十四)在本市就业的个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24万元以上;

  (十五)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最近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纳税30万元以上;

  (十六)符合《深圳市人才引进目录》规定的其他人员。

  本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十一)项、第(十六)项所规定人员,连续在深工作满3年,并按规定参加深圳市社会养老保险者,办理引进手续时,其年龄界限可按进入深圳工作并在本市首次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时的实际年龄计算,但其在满法定退休年龄时,必须达到深圳市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按月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

  本条第一款第(十二)项至第(十五)项所规定人员,连续3年以上在同一企业,一直具备与申请事由相适应的身份资格者,迁户时其年龄在50周岁以下,纳税额超过以上规定纳税额一倍以上的,引进时其年龄可放宽至55周岁。

  第八条 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个人身份申办调入:

  (一)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二)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三)近5年内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或者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四)《深圳市人才引进目录》规定的特殊类人才,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属于当年发布的深圳市人才引进目录紧缺类或者特殊类人才,近2年连续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

  (六)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从海外直接来深创业和工作的出国(境)留学生,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七)符合第七条第(十二)项至第(十五)项规定且连续3年以内在同一企业,一直具备与申请事由相适应的身份资格者,迁户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

  第九条 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可以申请接收:

  (一)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二)毕业院校符合深圳市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院校名单范围,具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达到420分以上(体育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毕业生除外,外语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相应的外语考试级别),所学专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

  (三)本市高等院校毕业生;

  (四)本市生源毕业生。

  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两年以内,从海外直接来深创业和工作的出国(境)留学生,可视为应届毕业生办理接收。

  第十条 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届毕业生,可以个人身份申办接收:

  (一)具有博士学位的;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毕业院校属于当年度深圳市接收毕业生个人申办院校名单范围,所学专业属于当年度深圳市人才引进专业分类目录中的重点引进类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达到420分以上的(体育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毕业生除外,外语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相应的外语考试级别)。

  第十一条 夫妻双方一方具有本市户籍,另一方可以夫妻分居形式申办引进。

  以夫妻分居形式引进的人员,如本人不符合引进条件,由人事部门根据年度政策性迁户指标总量、本人及配偶情况审批。

  引进符合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条件的人员,其配偶可同时引进。

  第十二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至第十条规定条件,但具有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技术技能,用人单位急需引进的,由市人事部门参照人才引进目录,并根据引进指标总量、用人单位及个人实际情况审批。

第三章 办理程序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办理引进人才须在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事立户登记。

  第十四条 在本市依法注册、登记、批准成立的各类法人机构或具有用人自主权的其他组织可以申办人事立户登记。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办理人事立户登记须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人事立户登记(申请)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验原件);

  (三)批准设立文件或者注册登记证书或者法人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从事人事代理、人才(劳务)派遣的中介机构,还须提供许可证明;

  (四)工商营业信息登记单(适用于企业用人单位);

  (五)国税、地税纳税证明复印件(验原件)(适用于企业用人单位);

  (六)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

  人事部门对登记立户的用人单位发放《人事立户登记证》。

  本条第一款(二)、(三)、(四)项的内容发生变更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信息发生变更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到市人事部门办理立户登记信息变更。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申报调入人员,须凭《人事立户登记证》提交下列材料:

  (一)《引进人才(录用)呈报表》和《商调(录用)人员审查表》;

  (二)现实表现、政治鉴定;

  (三)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四)半年内本市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表;

  (五)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非全日制学历须提交文凭验证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六)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验原件)(适用于以专业技术资格或者职业资格作为申请条件的人员);

  (七)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八)人事档案;

  (九)证明拟引进人员身份、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获奖和受表彰等情况的其他材料。

  已婚人员除提供前款规定材料外,还须提供婚姻证明材料,以及其配偶的基本情况及学历、学位、现实表现和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以夫妻分居形式调入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和已迁入一方的调动通知书、留学人员行政报到介绍信或者毕业生介绍信、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验原件)。拟引进人员及其配偶已生育或已怀孕的,须提供本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符合第七条第一款第(八)项和第(十一)项条件的人员除提供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供最近3年连续在深圳市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符合第七条第一款第(十二)项至第(十五)项条件的人员除提供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供相应的纳税证明。

  第十七条 以个人身份申办调入的,须提交第十六条规定的相关材料;符合第八条第(五)项条件的人员还须提供最近两年连续在深圳市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须凭《人事立户登记证》提交下列材料:

  (一)《接收院校应届毕业生呈报表》;

  (二)《接收院校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表》;

  (三)毕业生推荐表;

  (四)毕业生成绩单;

  (五)毕业生身份证复印件;

  (六)符合第九条第一款第(二)项条件的毕业生,须提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证(或者成绩报告单)复印件(验原件);

  (七)已婚的毕业生须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计划生育证明,其生育子女属独生子女的须提供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验原件)。拟接收毕业生及其配偶已生育或者已怀孕的,须提供本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八)深圳生源毕业生(含市内院校深圳生源毕业生)须提供本人户口簿或者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迁出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第十九条 应届毕业生个人申办接收须提交第十八条规定的材料,以及毕业证和学位证复印件(验原件)。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申办引进或者接收留学人员,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留学人员信息采集表》;

  (二)作为毕业生接收的提交《申请接收留学生登记表》,作为引进的提交《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三)国家教育部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和《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申办人才引进:

  (一)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年1至3月办理年度人事立户登记,并向市人事部门申报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统计信息;

  (二)用人单位负责对拟引进人才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并认为符合引进条件的,向其人事行政关系所在单位商洽索取档案或毕业生材料。

  按国家规定无干部人事档案保管权的用人单位须委托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商调人事档案等相关手续。

  副厅(局)级以上人员引进本市,须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按有关程序办理引进手续。

  以家属随军形式引进的,须先经市军官转业安置管理部门批准后,再到市人事部门办理引进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个人申办人才引进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符合条件的人员与市人事部门认可的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人事代理协议,委托其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二)人才服务机构向委托人人事行政关系所在单位商洽转递人事档案。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应认真审查拟引进人才的有关材料,并在网上申报拟引进人员信息,由经办人凭有效身份证明到人事部门办理本单位的引进人才业务。

  第二十四条 市人事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经过初审,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接收申请材料,出具受理回执;

  (二)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且无法当场补正的,退回申报材料,出具不予受理回执,并注明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退回申报材料,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回执,并注明不予受理原因。

  第二十五条 市人事部门接收申请材料之日为受理申请之日。

  市人事部门接收申请材料后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人按照告知要求补交申请材料的,市人事部门接收补交申请材料,出具受理回执,受理之日从接收补交申请材料之日起算。

  第二十六条 市人事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审核拟引进人才的申报材料和人事档案。拟引进人员的身份、行政职务或者技术职称,以其人事档案记载为准。凡档案从原工作单位发出后录(聘)用的身份、提拔的行政职务或晋升的技术职称等不作为引进条件。

  第二十七条 在职人员或留学人员调入的,市人事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调入决定;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接收的决定。

  对于情况特殊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 市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申请作出同意决定的,应出具书面决定。

  市人事部门作出不同意决定的,应出具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 市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后,用人单位或者有人事代理权的人才服务机构到市人事部门领取调动通知书、留学人员行政报到介绍信、留学人员入户介绍信或接收院校毕业生函,并转交引进人员;

  引进人员凭调动通知书、留学人员行政报到介绍信、留学人员入户介绍信或接收院校毕业生函在有效期内到市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市人事部门签署入户意见,领取户籍迁入指标卡后,到公安部门办理户籍迁入手续。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引进符合第七条第一款第(一)、(二)、(三)、(九)项条件的人员,可不受引进计划申报和引进指标限制。

第四章 引进人才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已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其办理人才引进直至该情形终止:

  (一)未按规定办理工商年检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的;

  (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未及时申报的;

  (三)用人单位被申请破产的;

  (四)逾期未申报引进人才计划和人才统计信息的;

  (五)未依法纳税的;

  (六)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有严重欠薪行为的;

  (八)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难以正常开展人事管理活动的。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确保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在引进人员报批过程中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人事负责人和单位经办人共同签字负责制。引进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当年度人才引进业务,并将其行为记入深圳市企业征信系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空挂办理引进人才的;

  (二)提供虚假材料的;

  (三)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 拟引进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引进手续,将其行为记入深圳市个人诚信征信系统,并在2年内不再受理其引进申请,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 人事部门在引进人才审核工作中实行经办人签字负责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经查实后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引进人员如属超龄调入人员,用人单位须按规定为其补交超龄养老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引进人员的18周岁以下子女(大中专院校在校生除外),或者年龄在20周岁以下且仍在中学就读的子女,以及出国(境)留学人员配偶可一同随迁。

  第三十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从市外录(聘)用工作人员需要办理入户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各区人事部门办理用人单位引进市外在职人才的条件和程序,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8日起施行。《关于实施人事立户登记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深人发〔2001〕9号)、《〈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若干规定〉的实施办法》(深人发〔2002〕53号)、《深圳市人才引进个人申办实施办法》(深人规〔2007〕2号)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军区


黑龙江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军区令
 (第9号)


  《黑龙江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业经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宋法棠
                              司令员 李俊
                          2000年5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兵武器装备的管理,保障民兵完成作战、执勤、训练等项任务,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民兵武器装备是指各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储存的武器、弹药及通信、工兵、防化、侦察、观测和防爆等装备器材。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民兵武器装备、预备役部(分)队训练所需武器装备及其相关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 全省的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军区主管。
军分区(含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省森工总局人民武装部、哈尔滨铁路局人民武装部,下同)、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农垦分局、林业局、铁路分局,下同)和乡镇人民武装部、企业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师、团,负责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的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财政、劳动等部门,应当协助军事机关做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落实和解决有关问题。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和本地区军事机关的要求,把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落实责任制,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章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建设与维护
第六条 军分区、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选址应当保障交通方便,通信畅通,水电的正常供应,并避开城区,远离居民点和重要目标,距城镇、居民区、车站、铁路、高压输电线路的直线距离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被居民区包围或者离居民区、重要目标较近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有计划地迁建。
第七条 仓库的选址、建设,应当报省军区审批,并按照省军区下发的图纸进行施工。工程竣工时,应当经省军区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八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新建、扩建、改建应当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修建和改建以及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维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周围应当修筑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砖石围墙,围墙顶端一般应当架设高0.5米以上(3至5根、间隔小于20厘米)的高压脉冲电网,并保证围墙两侧5米以内无树木和可攀登物。
建在林区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库区外围应当有隔离带,并按时清理;库区内应当有保证运输车、消防车通行的进出道路和迂回道路,以及有便于警卫人员能够迅速到达各目标的巡逻道。
第十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库区门口应当设置高度不低于2.5米的铁制大门,并附有电网。仓库应当建立门卫检查室或者警卫值班室,室内张挂上级机关要求的有关制度和预案,配备库房钥匙柜或者铁皮保险柜、执勤用枪弹柜,设有电话、电网控制器和报警器等。
第十一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行政生活区和技术区应当分设,并用不低于1.2米的护网或者围墙隔开。生活区的烟囱应当安置防火罩;在醒目位置应当设置“禁止在室外吸烟”的警语牌。技术区入口处两侧应当设立《入库须知》、《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纪律》等制度和有关警语牌,
并设置火具暂存箱。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将本地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所在地周围的一定区域划定为军事禁区,并设置“军事禁区”警语牌。
第十三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库种应当齐全。军分区、县级仓库应当设武器、弹药、器材、危险品、炸药、火工品库。军分区仓库还应当设利用品库。县级仓库应当有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修理间。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武器保管点的武器库(室)应当与值班警卫室分设。
武器、弹药库房结构应当达到规定的标准并符合防潮防热要求。库房应当留长、宽各20厘米并带有直径16毫米以上铁栏杆的通气孔,不通风时应当封闭。
第十四条 各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在库区应当设置消防亭(架),涂防火专用标志,配齐消防器材。库区内应当修建容积为3至1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并存有足够数量的水(冬季除外)。每栋库房附近应当堆积0.5立方米的灭火沙。
位于林区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还应当配备2至5台风力灭火机和其他扑火工具。
第十五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库房、门窗应当安装报警装置,并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检修,保证报警装置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配备手动报警器和性能良好的通信设施。军分区和县级人民武装部机关如与仓库相距较远,应当配置无线电通信设备。
第十七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库区内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设置防雷设施,并在每年春季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应当符合规定标准。
第十八条 军分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库区应当设小型气象站,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设能够监测湿度、温度等要素的百叶箱。各库房内应当设置温湿度计或者安装温湿度监控设备。
第十九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各项附属设施应当齐全配套,性能可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或者挪作他用。

第三章 民兵武器装备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条 民兵武器装备应当由县级以上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保管。已经配发给企业事业单位的重型武器装备,由所在单位保管。
因企业改制、危困,对所属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确有困难的,军分区和县级人民武装部可重新调整配备单位。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不得擅自为单位和个人代存枪支弹药。
第二十一条 民兵武器装备中的武器、弹药及有关器材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分库保管,不得在非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存放保管。
(一)武器、弹药箱的堆积应当稳固整齐。堆积时按照通风方向铺设枕木,留出1.2米至1.5米宽的工作道和0.6米宽的检查道。一般弹药堆高不得超过3.5米,垛顶距棚顶的距离不得不于0.5米。
(二)不同品种、规格、等级的武器、弹药,应当按照技术要求分别堆放,标明品种、数量,设立堆(架)、卡(签),区分色带,所标数量、质量应当与实物一致。
(三)同一库房内储存的弹药应当符合共储规定。从1.5米以上高度摔落的炮弹、引信、手榴弹和从1米以上高度摔落的火箭弹,应当指定专人看守现场,不得随意搬动,并报告业务部门妥善处理。
(四)装有枪支弹药的包装箱应当有铅封,铅封及工具应当指定专人严格管理。零箱武器、弹药应当装箱、加封、加锁或者入柜保管,并有明显的零箱标志。随弹配套的元件,一般应当随弹同箱保管。
(五)禁用品弹药在条件允许时应当单独存放,危险品应当存放在危险品库房中。
(六)训练和勤务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品弹药,未经技术鉴定不得运输和重新存入库房,业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清理和处理。
(七)经批准报废、退役的民兵武器、弹药应当及时上交到省军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保管;未及时上交的,按照堪用品实施管理;报废的高射武器在处理、利用前,由配备单位保管。
(八)武器、弹药应当定期进行技术检查,保证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
(九)武器零件、工具、小型仪器应当上架保管,摆放整齐。卡(签)上标明的数量、质量应当与实物一致。光学器材应当装入放有干燥剂的光学箱内保管。
(十)定期观测、登记库房内的温湿度,适时对库房进行通风、降湿。
(十一)仓库中的训练和执勤用武器,应当标明枪号存入铁柜上锁保管,并在柜上贴牌,标明品种和数量,定期进行擦拭保养。与武器配套的备件、附品、工具、装护具应当随武器一同保管。
第二十二条 使用民兵武器装备时,严禁下列行为:
(一)随意射击、投掷。
(二)用与武器不同口径、式别的子弹射击。
(三)随意拆卸武器或者改变其性能。
(四)在弹药库房内穿带钉的鞋或者进行拆、装木箱作业。
(五)在库房内拆卸弹药。
(六)不按照规定处理瞎火弹、不爆弹。
(七)随意摆弄和动用他人武器弹药。
(八)动用民兵武器、弹药狩猎。
(九)携带民兵武器弹药探亲访友或者游玩。
(十)动用民兵武器弹药参与械斗和处理民事纠纷。
第二十三条 动用民兵武器、弹药,应当严格履行下列审批手续:
(一)组织正常的民兵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由县级人民武装部批准,并报军分区备案。
(二)维护社会治安、除兽害等非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动用武器、弹药,应当逐级上报,由省军区以上军事机关批准;因特殊情况紧急动用武器、弹药时,应当边动用、边报告。
(三)动用民兵应急分队执行任务需要携带枪支弹药时,应当逐级上报,由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并报沈阳军区和总参谋部备案。
(四)县级人民武装部需要动用保管在现役部队弹药库(含连队代管部分)的民兵武器、弹药或者进库作业时,应当严格履行审批、调拨等有关手续,通知有关部队后方可进入库房,并认真履行登记手续。弹药库和连队的领导及执勤人员有权查看有关手续,对手续不符者,应当拒绝其
进入库区(房)。
(五)启用长期封存的武器,应当经省军区以上军事机关批准。军分区以上军事机关技术部门因质量检测需要启封时,应当控制抽查比例,检查后应当进行详细登记说明,并重新封箱。
(六)预备役师、团所属部队训练所需轻武器,由预备役师、团逐级提出使用申请,由部队所在组建地域的军分区、人民武装部负责保障。
(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所需教练枪,由省军区、军分区从批准报废并经技术处理不能进行实弹射击的武器中提供,由使用单位保管,并报当地县级人民武装部和公安机关备案。
(八)学生实弹射击所需武器、弹药,由当地县级人民武装部或者负责军训的部队提供;所需弹药从训练弹药指标中解决。实弹射击时,人民武装部(部队)应当派业务干部到现场组织,并监督使用,用后及时收回或者核销。
(九)动用民兵武器时,应当做到当日出库当日收回;当日确实不能收回的,应当设置临时库房妥善保管,由2人负责警卫(其中应当有1名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并有安全可靠的防范措施。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计划指标使用训练弹药。训练剩余弹药应当及时交回,并清点入库入帐,转入实力统计,不得留库(帐)外帐。
因历史遗留问题挂帐的武器、弹药,未经上级军事机关批准,不准随意核减实力。
地方有关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购买弹药(含批准报废的)时,应当向省军区申请,逐级上报,经总参谋部批准后价拨。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私存、私购、私送、转借、出租民兵武器、弹药及其他危险品,也不准从事民兵武器、弹药的购销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非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动用民兵武器、弹药期间发生的丢失、被盗事故,由使用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理,并及时上报。

第四章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安全警卫
第二十七条 各级军事机关应当根据库区和库区分布情况,明确划分警戒区域,设置必要的流动和固定哨位,实行双人上岗、共同巡逻的警卫制度,对重点目标每班岗应当巡查2次以上;节假日、发生严重事故或者有火警、匪警等重要情况时,应当加强警卫力量。
第二十八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与当地驻军(警)部队、公安机关和附近的农村治保、民兵组织搞好联防,同公安110报警中心制定联防方案,每年进行1至2次演练。
基层民兵武器保管点应当有处置紧急情况的方案和措施。
第二十九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工作人员应当坚守岗位,执勤时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警,迅速处置;当确定是犯罪分子袭击、破坏或者自身生命受到威胁时,可以使用武器。
第三十条 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与现役部队弹药库在一起的或者边防连队代管部分乡镇武器、弹药的,其安全警卫工作,由所在的现役部(分)队负责。有条件的人民武装部可派人参与部队弹药库的干部值班和警卫任务。
第三十一条 警卫人员执勤时应当持枪配弹,枪弹分开掌管。交接班时,应当验枪查弹,由值班干部组织交接,并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第三十二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配置适当数量的电警棍、强光手电等警防器材;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饲养民用犬或者退役的军(警)犬,协助库区防卫工作。
第三十三条 发生民兵武器装备被盗事故时,应当保护现场,迅速报告上级军事机关和当地公安机关。

第五章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工作人员的选配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根据标准,配齐配强各类工作人员;军分区以上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还应当根据上级要求配备武器装备修理工。保管任务较重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商请同级人民政府增配工作人员。
第三十五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工作人员应当政治可靠、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
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保管员和警卫人员年龄应当在18岁至48岁之间;军分区以上的保管员和军械修理工年龄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职工退休年龄。
第三十六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同级军事机关的保卫部门和当地县级公安机关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后方可录用,并履行劳动用工手续。
同级军事机关的保卫部门应当对仓库工作人员(含担任警卫任务的现役战士)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掌握仓库工作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人员的现实表现,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与军事机关沟通。
第三十七条 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所需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八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工作人员应当专职专用,不得同时安排做其他工作。

第六章 民兵武器装备的修理与报废
第三十九条 民兵武器装备出现损伤、磨损等故障后,应当及时通过检测、调整、换件、修配、翻新等方法,使其恢复规定的战术、技术性能。县级人民武装部、军分区和省军区民兵装备修理所、省军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按照上级机关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民兵武器装备的修理和维护
工作。
第四十条 省军区、军分区民兵装备修理所,是民兵武器装备的技术保障机构。其主要任务是:
(一)担负本辖区所属民兵武器装备正常的检修、保养、封存和零备件的制造工作,保持民兵武器装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二)协助县级以上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搞好库存武器、弹药的质量监控,负责仓库的部分安全设施、搬运机械的维护修理。
(三)担负军事演习和民兵高炮实弹射击等大型军事活动的现场技术保障。
(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搞好岗位培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第四十一条 民兵武器装备的报废处理,应当严格按照总参谋部的有关要求执行。非品种、批量武器弹药的报废,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处理,逐级上报总参谋部批准。

第七章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门卫检查制度。
(一)进入库区人员应当接受人员身份、车辆装载情况的检查和登记,无出入证件或者拒绝检查者,不得进入。
(二)党政机关领导和上级首长进入库区时,应当有同级主管机关人员陪同,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三)进入库区的人员、车辆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枪支弹药。
(四)携带物资、设备进出技术区,应当持调拨手续,凡无手续或者手续不符的,门卫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报告。
(五)进入技术区作业的临时人员,应当由仓库人员带领,凭临时出入证件,经门卫检查登记后方可进出。
(六)仓库工作人员的亲属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区,更不得在仓库留宿。
(七)门卫应当设固定哨位昼夜执勤,执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八)领交物资时,应当在点交场或者指定地点进行,不准进入库房。
第四十三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库房钥匙管理制度。
(一)库房钥匙应当入钥匙柜保管,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保管员和仓库主任(技术员)各掌管一把钥匙。
(二)每次领交钥匙时,应当在《库房钥匙领交登记簿》上认真登记,严禁仓库主任或者保管员非工作时间将钥匙带在身上或者带出库区。
(三)掌管库房钥匙人员变动时,应当及时更换库房门锁。
(四)军分区、县级人民武装部保密室备存一套本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钥匙,动用时应当经主管首长批准。
(五)由连队代管的部分边防乡镇人民武装部的武器、弹药箱(柜)设明暗锁,钥匙分别由乡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和所在连队军械员掌管。
第四十四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日常检查制度。
(一)省军区每半年,军分区每季度,人民武装部每月对下一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进行一次检查;省军区每季度,军分区每月,人民武装部每周对本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基层保管点)进行一次检查,重大节假日或者有特殊情况时应当及时检查。
(二)仓库主任、技术员、保管员每周至少对仓库进行一次检查,警卫人员每班应当对安全设施、库房以及门窗、锁进行检查,值班干部对重点目标每日早、晚检查一次。
(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应当限期整改。
(四)检查结束后,由主检者对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登记、签字,以备后查。
(五)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情况。
第四十五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交接制度。
(一)主管装备的干部、技术员、仓库主任和保管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在主要领导主持、监交下,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二)交接双方应当按照工作职责搞好制度、物资、设施、设备、各种登记统计的交接。
(三)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应当填写交接书并签字,有遗留问题的用文字注明,交接书由主管部门存档。
(四)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平时的值班干部、警卫值班交接,由接班干部、警卫到仓库现场进行,接班人员未到时,上一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第四十六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登记统计制度。
(一)所有仓库的武器装备物资及管理情况应当进行登记统计。
(二)各种帐、物、簿、卡(签)及标牌应当健全、统一、规范。
(三)登记统计应当及时,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和变动有据,并与帐、物、簿、卡(签)相符。
(四)填写、注记的字迹应当工整,各种帐、物、簿、卡(签)保管有序完整。
(五)各种登记统计应当保存5年以上。保存期满后,经主要领导同意,并报上一级业务机关批准后销毁。
第四十七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干部住库值班制度。县级以上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有干部24小时住库值班。重大节假日和上级有特殊要求时,应当有领导住库带班,基层民兵武器库(室)夜间应当有干部带班。
第四十八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实行警卫用枪管理制度。
(一)县级民兵武器装备仓库配备的警卫用枪,分别由值班干部和警卫人员掌管。
(二)值班干部、警卫人员用枪、弹应当分开掌管,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签字手续。
(三)使用现役战士担任警卫任务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应当严格按照沈阳军区、省军区有关部队重点目标警卫用枪的要求执行。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组织对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及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评比。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分别给予奖励:
(一)在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连续多年未发生被盗事故和涉枪、弹案件事故的。
(二)为保护民兵武器装备安全或者在侦破民兵武器装备丢失、被盗(抢)等案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三)工作勤恳,忠于职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成绩突出的。
(四)民兵武器装备因灾害、事故受损时,抢救、保护表现突出的。
(五)其他对民兵武器装备工作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者和负有责任的单位领导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二项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管理不善、疏于防范,致使民兵武器装备遭受损失的。
(二)因渎职导致民兵武器装备丢失、被盗(抢)等事故发生的。
(三)个人保管的武器、弹药被盗或者丢失的。
(四)私自携带武器、弹药外出或者私自将武器、弹药转借他人的。
(五)私自处理、组装、赠送、出售武器、弹药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军区司令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省政府、省军区1989年5月11日颁发的《黑龙江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2000年5月30日